新浪科技
70年峥嵘岁月,70年光荣与梦想。当时代的洪流推着人们向前,我们却想告诉你,无论环境如何变化,那些仍旧牢记崇高理想、坚守初心的“人们”,也赋予了历史向前的力量。因为有梦,所以敢闯;初心犹在,壮志满怀。作为通信行业权威媒体,通信世界全媒体寻找产业先锋,寻找行业典范,寻找为通信事业发展奔走、贡献过的每一个“TA”,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,将他们的故事和风采,郑重而诚挚地送到你的面前。
今天我们与您分享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李默芳的访谈,请阅。
70年70人“话”通信 | 李默芳:通信缘起,一“网”而情深
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李默芳 采访视频
文 | 刘启诚 吕萌
她坐在你面前,笑盈盈地说起往事,但说到激动处,眼神中瞬间泛出一种坚韧目光。她是李默芳,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。
从军队复员到邮电系统,几十年一直奋斗在无线通信第一线,从制式规范到技术标准,从科研机构到运营商,李默芳经历了1G到3G的时代,是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奠基人之一,正是这一代人,推动了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高速发展。
1何以缘起李默芳跟通信的渊源起于父辈。20世纪30年代,李默芳的父母就在延安的老三局工作。大学时,李默芳在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学习雷达系统。1970年大学毕业后,李默芳被分配到了兰州军区通信总站的无线连做技术工程师,后来又到通信总站的修理所从事无线电工作。
军区的工作和李默芳的理想有些差距,她回忆道:“那时候的机器都是美式装备,非常先进,也不会坏,我们更多的是修收音机。不过我要再待下去,上学的时候学的知识可能就用不上了,所以那时候我坚决要求回来,哪怕复员我也要回来。”军队转业要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,而李默芳的理想在通信业,所以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复员。
幸运的是,通信没有抛下那个热爱它的人,后来李默芳进入了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无线室移动通信组工作。虽然当时中国还没有移动通信,但李默芳和她的同事都在盼望和期待中国开展移动通信研究。那时,她翻阅了几乎所有国外的移动通信资料,翘首以盼能用到我国的移动通信中来。
“1985年左右,我所在的移动通信组突然接到一个任务,制定中国的移动电话网络技术体制。”李默芳心想,这可能是中国开始发展移动通信的信号。“那时候什么叫体制我们也不知道,就参考电话网络的技术体制,把它搬到移动这个领域来。”
李默芳回忆道:“当时人们认为移动通信是奢侈的技术,发展不会很快,但是从它问世以后,大家全都跌破眼镜。移动电话一上市就被一抢而空。这也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系,改革开放以后,中国经济要发展,要吸收外国的资本和技术。外方考察放在第一位的是通信能力,因为他们要打电话出去,如果通信不行,那他们就不敢在中国投资。”
当时邮电部规划所预测,2000年中国的移动用户数将达80万,实际上到2000年,中国的移动用户数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。
图注:2000年,李默芳在一线调研网络建设情况
2漫游难,用市场倒逼技术自从移动通信进入市场以来,就有了竞争。美国通过竞争给用户带来利益,英国也是如此。李默芳道:“当时我们认为中国不能建两张网,想要制定自己的标准,但后来发现重做标准的代价很高,为此我们采用了英国的标准,哪怕标准是两个网络,但使用方便,不改标准也可以。”
但由于没有漫游标准,全国各个省之间没法实现联网漫游,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李默芳道:“当时电信总局的高惠刚局长很懂技术,他做了一项决定,一个省只能选一个厂家。当时有爱立信和摩托罗拉两个厂家,每个厂家自己的设备之间可以漫游,但是采用不同厂家设备的省份之间是不能漫游的,最后只有采用人工漫游计费的办法。”
李默芳举例道,假如广东人到北京出差,一个人需要同时有两个号码,在北京时用北京的号码,在广州用广州的号码,然后每个月用磁盘在后台处理。所以一般漫游的账单需要两三个月后才能到用户的手里。
1993—1994年,高局长把李默芳等人召集到一块,解决两个厂家之间的漫游问题。李默芳用我国的24位七号信号底这一层信令和美国漫游信令的修改版作为顶层信令,解决了漫游难的问题。她回忆道:“虽然厂商觉得复杂,但是中国的市场得按中国的要求办。最后我们终于把这个标准做出来了。我们通过自己理解,结合中国的情况,迫使厂家按照中国的标准来执行,这是第一次用市场倒逼技术,我觉得还是很成功的。”
3不断完善的GSM2G时代,美国和欧洲都有自己的标准,当时日本也想自己做标准。李默芳道:“根据我国当时的情况,我们选择的是欧洲的GSM标准。”
我国地广人多,每一个省的人口就相当于一个小国家的人口,号码资源非常紧张,需要预先分配。GSM标准符合我国国情,可以解决漫游的问题。但是1993年出现了一个转折,高通来到中国宣传CDMA标准,由于CDMA具有容量方面的优势,我国在标准的选择上有了动摇。为此,时任朱高峰副部长还派李默芳一行人出国进行考察,但最后市场决定中国采用了GSM标准。
在标准争论期间,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,李默芳心想,与其这样争来争去,不如干点实事。于是她离开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来到了中国移动,开始着手研究GSM标准。
她带着一帮年轻人,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摸索,逐步完善了GSM标准规范。李默芳回忆道:“那时规范已经很成熟了,模拟还没连上网,GSM已经全部联网成功了。”由于李默芳在GSM中做出的突出贡献,她被授予世界电信组织GSMA杰出贡献奖。
图注:2001年,在法国戛纳召开的全球第六届GSM大会上,李默芳被授予世界电信组织GSMA杰出贡献奖
由于移动网络数据量的逐年增加,移动网络建立了自己的移动汇接局。但是随着移动用户数的增加,很快又出现了新的问题。大基站套小基站,干扰就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。李默芳回忆道:“那时候我们最怕的就是接到吴基传部长的电话,他就是我们的一个质量监督员。他一打电话,肯定是某个网络又出问题了。质量有问题可不行,我们开始网络优化大会战。”
据李默芳回忆,在网络优化大会战中,最典型的案例发生在上海。那时候上海有四个设备厂家,有1800MHz和900MHz两种频段。四个厂家都想自己抢占份额,没有配合别人的意识。李默芳被指派到上海解决网络质量的问题,代表运营商跟厂家进行谈判,最终厂家同意进行合作。网络优化成为当时中国移动研究的重点,网络质量逐步提升后,用户数也在迅速增加。
4合作、开放、共赢后来,李默芳担任中国移动总工程师,她一直关注移动通信前沿技术的发展与研究和技术人员的培养。“中国移动通信的技术力量正在形成和壮大。”李默芳如是说。后来中国移动成立了研究院,展开超前技术研究。在国内刚刚开始2G网络建设的时候,李默芳就开始关注3G技术。
1990—1991年,中国开始参加国际电联移动通信相关的会议活动。国际电联为了研究3G,在SG8下面成立了TG8-1小组,李默芳得知这一信息后,积极地参与到TG8-1小组的各项活动中来。国际电联十分重视应用,TG8-1中的第一小组成员主要来自运营商,下一代标准从需求研究开始,李默芳道:“5G的研究也类似,首先需要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。”
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电联TG81会议上,国际电联主席特别赠予李默芳和曹淑敏一人一支笔,感谢他们对国际电联会议的支持。但标准的制定和完善,并非是一人之力可以实现的。在李默芳看来,标准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的。
钟情于通信,李默芳在退休后仍关注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。李默芳说:“任何一种无线技术在变成标准的过程中,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,特别是在信令方面。3G时代只有中国移动一家走TD-SCDMA的道路,如果继续这样,到了4G时代就会非常危险。5G时代,要走国际主流的标准路线,在国际主流标准中申请更多的专利,而不是自成体系。”这样的观点后来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。
在采访最后,李默芳道:“因为互联网的突飞猛进,信息化发展迅猛,通信往往被边缘化,但通信作为国家的基础网络设施是非常重要的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通信人要面对的困难会更多,不过还是要坚定信心,学会合作,开放共赢。”
人物简介:李默芳,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,现任中国移动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。1969年9月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(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),曾任邮电部传输所无线室主任和主任工程师、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总工程师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。因对电信产业作出的杰出贡献,被授予世界电信组织GSMA杰出贡献奖。